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围绕生物酶制剂和仿生酶设计,开展微生物(酶)催化活性机理以及在现代农业、能源、环保、食品、药品等领域的应用基础研究,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主要包括:
◆微生物(酶)催化活性及理论基础研究:研究不同功能生物酶的酶解差异化,以及物理能、机械能、生物能对微生物(酶)活性的强化,揭示酶催化作用及其共催化机理;
◆仿生酶的设计、合成及催化应用研究:单加氧(P450)仿生酶的设计、合成、表征,以及在制药和食品保鲜等领域的应用基础研究;
◆酶制剂及其酶解技术研究:基于酶法提取技术、酶法分离精制技术、酶法合成制备产品技术、酶法改性技术等,研究生物酶解技术与响应面法、膜法技术、发酵技术、超声波、超高压、脱色等结合的复合酶解技术,开展生物大分子的催化活性及理论研究,实现提取、制备产品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与优化。
王星敏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催化与功能有机分子重庆市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环境增值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重庆市创新方法研究论理事,重庆市国家“三区”人才计划科技特派员。主要针对生物质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的强酸(碱)、高温(压)等条件导致高能耗、高污染及低资源利用率现状,应用生物酶技术以及化学、环境工程等学科知识,开展生物质固废全量化、资源化利用,以及金属-酶制剂共催化机理研究。主持教育部、重庆市科委重点等项目16项,其中,纵向项目10项,横向项目或技术转让6项;在《Journal of Investigative Medicine》、《Materials Focus》、《生物工程学报》、《环境工程学报》等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31篇,获得发明专利授权8项;获得重庆市科技进步奖1项,技术发明奖1项。代表成果:天然产物高质转化的生物酶破壁植提关键技术及其应用。
邵承斌研究员,硕士,硕士研究生导师,重庆市第二届学术技术带头人。主要从事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以及壳聚糖的酶催化降解与应用研究。主持和参与省部级科研项目18项、先后在《营养学报》、《环境工程学报》、《Antonie van Leeuwenhoek》等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4项,技术转让5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项。
李宁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毕业于天津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副院长。重庆市国家“三区”人才计划科技特派员。主要从事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处理、功能材料、环境化学等研究。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科技攻关项目、重庆市教委等科研项目7项,横向项目多项。获授权发明专利9项,转让1项。获天津市产学研联合突出贡献奖1项。先后在《中国环境科学》、《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Journal of Inclusion Phenomena and Macrocyclic Chemistry》、《Thermochimica Acta》、《Polymer Engineering & Science》、《Carbohydrate Research》等国内外专业刊物、会议论文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SCI收录16篇,EI收录8篇。《功能材料》(EI)期刊、国外多家SCI期刊审稿人。
申渝副研究员,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环境与生命学院。主要从事微生物转化过程、固液废弃物中有价值资源获取,利用生物手段开展环境污染物监测和消除等方向的研究。主持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科委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8项,参加科技部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大专项课题、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等研究计划,在Biotechnology Advances、Water Research、Scientific Reports、Bioenergy Research、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等学术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28篇。
魏星跃副教授,博士,中国化学会会员,美国化学会会员,执业药师,重庆市国家“三区”人才计划科技特派员、重庆市环境保护局特聘环境技术评估专家。主要从事冠醚功能化Schiff碱的合成和仿生性能方面研究。美国密苏里大学(Missouri University)访问学者,2010年~2011年于美国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化学与化学生物系有机合成大师Prof. David A. Evans研究组从事天然产物Himandridine的全合成工作。近年来获发明专利4项,发表论文5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