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上重庆水务优秀厂(所)长金色绶带的时候,郑星宇不禁唏嘘,从风华正茂的青年成长为经验丰富的水务老兵,从离开学校,到踏入了污水处理行业,默默耕耘的十数个春秋,奔赴治污一线“追风”,为减碳增效探路,在幸福水务建设的征途上不懈奋斗,他见证和亲身投入的事业,正是自己从学到干,从课堂到一线的缩影。今天的郑星宇,肩负着北碚、蔡家、长滩、歇马、西山坪5座污水处理厂及所属89.04公里污水管网、17座泵站的安全生产运行重任。奋斗的他,带领长滩污水处理厂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全国绿色低碳标杆污水处理厂”,个人也获得了北碚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十佳志愿者’”等荣誉。

恪尽职守的“桥头堡”

安全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要务。在校期间就在学院实验室耳濡目染的郑星宇高度重视安全,他组织制定了一系列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并监督执行,确保每一项工作都严格按照规程操作,将安全生产理念深植于每一位员工心中。在他的主持下,北碚污水处理厂自主编写了《危险作业方案及管理办法》等7项管理办法,涵盖吊装、动火、动土、高处、临时用电、涉水及有限空间作业,全面加强了危险作业的安全管理,并于2024年获得中国版权保护中心文字作品著作权。

守正创新的“先行官”

郑星宇是从基层成长起来的专业技术人员,深知技术创新是推动转型升级的关键。在蔡家污水处理厂,郑星宇牵头开展结合硝态氮仪监测与手工检测的管理模式研究,碳源单耗同比下降15.42%。在北碚污水处理厂老厂,他组织人员对原有表面曝气机组升级为磁悬浮风机,耗电量同比下降19.71%。在歇马污水处理厂,他又开展了管网分水强化管理,絮凝剂耗量同比下降9.25%。

郑星宇说,他读书的时候,老师带着同学们做实验,就是这样干出来的,没有创新,科学研究和企业发展都是空谈,这种时不我待的使命感,从青年学生时代就深植郑星宇心中,到工作后,更是变得愈加强烈了。近两年来,郑星宇先后主导了30余项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的研发工作,撰写论文2篇,其中部分项目已在北碚污水处理厂推广应用,有效推动了技术创新成果的转化应用。

降本增效的“排头兵”
近年来,重庆水务集团全面部署开展降本增效工作,于是,如何实现“低成本、高水质”运行,成为郑星宇思考的重要课题。他带领团队对污水处理工艺进行优化改造,在长滩污水处理厂采用MBBR+A2O工艺,使出水COD、NH3N、TP等污染物量削减量分别增加300吨、52.6吨、3吨以上;同时通过智能碳源投加系统改造,使碳源单耗同比下降12.3%。

此外,郑星宇还积极引入LCA评估环境影响,提出减碳建议;建立了联动调水系统,解决了传统污水处理系统运行独立、水量分配不均、能耗高等问题。

在得知自己就读过学院师生在碳足迹、碳汇算方面的研究中取得新进展后,郑星宇及时找到了当时的老师一起想办法出实招,通过技术革新解决关键痛点,有效协同厂里的技术骨干和学校领域内拔尖团队联合科研攻坚,有效改善了梁滩河流域水质,提升了企业可持续运营能力。2024年,北碚长滩污水处理厂被评为高效节能降耗类“全国绿色低碳标杆厂”(共8家),成为行业典范。

强基固本的“躬耕者”
北碚污水处理厂老厂建成投运已有20余年,邻近居民区,随着城市建设发展,存在噪声、臭气扰民等一系列遗留环保问题。郑星宇牢记“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积极思考如何解决此问题,带领团队全力以赴投入整改工作。在噪音控制方面,厂里采取了改造底曝工艺、增加吸音棉、加装隔音屏障、优化滤池反冲洗等多项措施,有效降低了噪声污染。在臭气治理方面,通过加强清渣除砂、建立除臭系统等举措,确保了厂区周边空气清新。北碚污水处理厂也顺利通过了第三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

生态文明的“宣传员”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和环保工作者,郑星宇坚持积极宣传生态文明,用行动普及生态环保理念。近年来,他积极与北碚区生态环境局合作,以“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日”为载体,大力开展环保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建设。2023至2024年间,厂里就开展各类环保公众宣传交流活动22次,覆盖群众700余人次,有效提升了重庆水务的品牌形象和社会影响力。2025年,郑星宇作为党支部书记,还与自己就读过的环资学院所属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缔结了联建共建关系,引入师生党员多次赴厂开展生态环保调研和环保科普协同,党建引领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子越走越宽。

回望来时路,奋楫新征程。环资走出的优秀校友郑星宇,将他的青春年华都奉献给了水务事业,用敬业之笔绘就了一片绿水青山,也书写了一位奋斗者的人生华章。祝愿郑星宇校友取得新的更大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