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搜索信息:
  • 学院首页
    • 通知公告
    • 学院新闻
    • 教学信息
  • 学院概况
    • 学院简介
    • 现任领导
    • 历史沿革
  • 党群工作
    • 组织机构
    • 党建工作
    • 统战工作
    • 工会工作(教代会)
    • 学习园地
    • 党纪学习教育
    • 主题教育
    • 党史学习教育专栏
    • 党建“双创”专栏
    •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
  • 师资队伍
    • 教师风采
    • 硕士生导师
    • 师德师风教育
  • 人才培养
    • 本科生教育
    • 研究生教育
    • 赛讯赛果
  • 学科科研
    • 学科建设
    • 科学研究
  • 合作交流
  • 学团工作
    • 组织机构
    • 规章制度
    • 学团工作
    • 学生社团
    • 学生风采
  • 招生工作
    • 本科生招生
    • 研究生招生
    • 特殊项目招生
  • 就业与校友
    • 就业工作
    • 校友工作
    • 校友风采
  • 下载专区
重庆工商大学| 招生专栏
  • 学院首页
    通知公告
    学院新闻
    教学信息
  • 学院概况
    学院简介
    现任领导
    历史沿革
  • 党群工作
    组织机构
    党建工作
    统战工作
    工会工作(教代会)
    学习园地
    党纪学习教育
    主题教育
    党史学习教育专栏
    党建“双创”专栏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
  • 师资队伍
    教师风采
    硕士生导师
    师德师风教育
  • 人才培养
    本科生教育
    研究生教育
    赛讯赛果
  • 学科科研
    学科建设
    科学研究
  • 合作交流
  • 学团工作
    组织机构
    规章制度
    学团工作
    学生社团
    学生风采
  • 招生工作
    本科生招生
    研究生招生
    特殊项目招生
  • 就业与校友
    就业工作
    校友工作
    校友风采
  • 下载专区

人才培养

  • 本科生教育
    教学运行信息
    专业建设
    课程建设
  • 研究生教育
    公告信息
    硕士点简介
  • 赛讯赛果
人才培养
  • 本科生教育
    教学运行信息
    专业建设
    课程建设
  • 研究生教育
    公告信息
    硕士点简介
  • 赛讯赛果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人才培养 >> 本科生教育 >> 课程建设 >> 正文

重庆工商大学课程改革建设项目

高分子化学

2017年05月10日 11:31  点击:[]

课 程 代 码:

6126403

课 程 类 别:

专业核心课

课 程 负 责 人:

陈盛明

课程所属学院:

环境与资源学院

起 止 时 间:

2017年5月-2019年4月

填 表 日 期:

2017年5月3日

重庆工商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一、立项背景和课程建设现状

1.立项背景

(1)高分子材料无处不在

材料、信息和能源是现代物质文明的三大支柱,其中,材料又是一切技术发展的物质基础。“高分子材料的出现与大规模应用是化学化工和材料科学在20世纪为人类做出的最为重要的贡献之一” 。高分子材料不仅包括塑料、橡胶、纤维、涂料和胶黏剂五大通用高分子材料,还包括液晶高分子、感光性高分子、导电性高分子以及智能高分子等众多的功能高分子材料和高分子基复合材料,与金属材料和无机非金属材料并列为人类使用的三大类基础材料之一。高分子材料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国民经济技术密集型的支柱产业。

高分子材料具有性能优、质量轻、价格低等优势,这极大地扩大了其应用领域,推动了当今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已成为人们生活、国民经济、国防尖端科学和高科技领域不可缺少的材料。目前全世界合成树脂及塑料的产量为1.4亿t/年,按体积计算早已超过金属材料。在我国,高分子材料的产量和产值已经位居世界前列,其中塑料制品产量位于第二、树脂产量位于第四、合成纤维位于第一。

因此,高分子材料既是基础材料之一,又是我国的支柱产业,犹如空气无处不在。

(2)高分子材料是重庆市汽车支柱产业发展的基础

汽车工业已经成为重庆市的支柱产业,如长安汽车2016年累计生产汽车304.2万辆。

高分子材料广泛用于汽车,除轮胎外,塑料在轿车中使用量约34.6kg/车,在汽车发动机系统还使用大量的橡胶密封圈及管。

因此,在重庆与汽车配套的高分子制品生产企业星罗棋布,这些企业需要大量高分子材料工程技术人员。

(3)高分子化学是材料类专业学生必修的理论基础课

高分子科学由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和高分子工程(含高分子化合物备及高分子制品生产)组成。高分子化学是研究高分子化合物的合成和反应的一门学科,为高分子物理研究和高分子制品生产提供原材料,高分子化学是高分子科学的基础。

《高分子化学》是一门承上启下的课程,是在学生具备了必要的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等基础知识之后,必修的专业理论课,并为《高分子物理》、《聚合物制备工程》、《聚合物加工工程》、《粘合剂与涂料》等后修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此,高分子化学是材料类专业学生必修的理论基础课。

(4)高分子化学是化学、化工类等专业学生的专业选修课

高分子化学现在被认为是继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之后的第五大化学,在较多高校将高分子化学列为化学及化工类专业学生必修的理论基础课。同时,高分子化学可作为我校包装工程专业、制药工程等相关专业学生的选修课或拓展课。

(5)高分子化学课程建设是新形势需要

①国家教育改革需要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着重强调:要坚持素质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中共中央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应以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为宗旨,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高分子化学作为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是培养材料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基础。因此,加强高分子化学课程建设是实现国家教育改革政策的需要。

②产业突破发展需要

为了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我国于2015年颁布了《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该纲领提出了提高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全面推行绿色制造、大力推动重点产业突破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等10个优势和战略产业)等战略任务。为此,国务院于2015年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 工业和信息化部于2016年制定了《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6-2020年)》等。因此,为了培养满足产业突破发展对材料专业人才的需求,深入开展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具有非常的战略意义。

③教育对象需要

如今的教育对象是来自于95后,即将迎来00后的大学生,他们具有学习多元化、需求取向多样化的特点,同时获取知识途径多元化如通过互联网学习国外和国内知名高校的课程。如何满足学生需求、吸引学生到课堂?这就要求教师不仅研究教学内容,而且研究教学方法。

因此,强化高分子化学课程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为了满足国家教育改革、产业突破发展和学生需要,进一步深入开展高分子化学课程建设不仅非常必要,而且也是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促进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和专业快速发展的基础。

2.课程建设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课程建设现状

我校1983年开设橡胶专业,后调整为应用化学专业,并设置了侧重于高分子材料的新材料方向;1989年开设化学工程与工艺本科专业,并设置了侧重于高分子化工的精细化工方向。《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作为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选修课开设。

2011年开办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主要开设了高分子材料方向。高分子化学作为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专业主干课或核心课程开设。

高分子化学课程经过30余年建设发展,已经建设了稳定的理论和实验教学内容、教学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输送了大量合格的应用型高分子材料专业人才,为高分子材料及相关产业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

虽然高分子化学课程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在新形势下,高分子化学课程教学面临如下问题亟待解决。

(2)课程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①概念多,易于混淆

高分子化学课程中包括了大量容易混淆的概念性内容。如,高分子结构单元、重复单元、单体单元的区分,数均分子量、质均分子量、粘均分子量以及 Z 均分子量的定义及区分; 自由基聚合中的阻聚和缓聚等。学生在初次接触这些概念的时候,非常容易混淆。

②内容抽象、公式多,学生无法感知和难于理解

高分子化学课程中包含了大量的抽象性内容。如,自由基聚合、缩合聚合、离子聚合等反应机理和历程都是微观的,肉眼看不到;在缩合聚合过程中实验证明反应物很快反应完毕,而缩合聚合仍然在进行;自由基聚合过程中出现的反应速率随反应时间延长呈现极大值(即自动加速现象),与物理化学课程中的反应速率(低分子反应规律)完全不同,等。这些抽象知识,学生无法感知、难于理解。

高分子化学课程内容还包括大量的公式。如,自由基聚合中的链引发、链增长和链终止速率方程;自由基共聚合中的竞聚率方程;逐步聚合中的缩聚动力学方程,高分子化合物的数均聚合度与反应平衡常数、官能团的反应程度的关系方程,高分子化合物的数均聚合度与反应物投料量的关系方程,等。这些抽象的公式、方程不仅数量多,而且假设也多,学生难理解、难记忆。

③教学手段单一,教学资源匮乏

高分子化学课程现采用PPT/板书结合教学,以讲授为主,教学手段单一;该课程目前没有视频资料和网站,教学资源匮乏。

④学生学习热情不高,兴趣不浓

高分子化学课程内容抽象、难学,加之部分学生思维单一、辩证思维缺乏和畏难情绪,致使学生学习该课程的热情不高,兴趣不浓。

⑤教学内容多,教学学时少

潘祖仁教授编《高分子化学》(第五版或第四版)为国家级优秀教材和国家级精品课程教材。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高校选用,且为多数高校研究生考试指定教材,我校选用该教材(第五版)为高分子化学课程教材。此教材第一章为绪论、第二章为缩聚与逐步聚合、第三章为自由基聚合、第四章为自由基共聚合、第五章为聚合方法、第六章为离子聚合、第七章为配位聚合、第八章为开环聚合、第九章为聚合物的化学反应。

该教材的教学时数为60~70学时,而2016级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高分子化学课程教学时数由2015级的64学时缩减为48学时(其中6学时为课堂讨论)。在少学时下如何组织教学内容是个问题。

⑥课程信息化建设未与时俱进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移动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技术和移动通讯技术已经深入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教育领域也不例外。由于网络学习交流具有不受时空限制的特点,深受大众欢迎。很多高校也已经开设网络课程,如我院的化工原理课程。学生已经普遍采用互联网技术和移动通讯技术进行学习和交流,如,网络课程学习、微课学习、qq交流学习等。

然而高分子化学课程目前没有专用的在线学习平台,电子资源也较少,这明显不符合时代发展需求。

拟将难于理解的自由基终止方式、聚合反应机理、公式推导等高分子化学课程教学内容制作为形象生动的视频资料,放在在线学习平台上供学生自主学习,克服了课堂教学受时空限制的不足。

因此,加强高分子化学课程在线学习平台及其教学资源建设,不仅可丰富学生的自主学习途径和方便师生交流互动,而且是教育信息化、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⑦成绩评定方式单一

目前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高分子化学》课程成绩评定为平时成绩(由上课出勤情况、上课表现及课后作业完成情况等构成)30分,结业考试卷面成绩70分。这种成绩评定方式存在重结业考试,轻学生过程自主学习情况考核,与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教学思想不符,易导致学生平时学习不主动、考前临时复习应付考试的情况。

二、课程改革理念、思路和目标

1.课程改革理念

以学生为本,以激发学生学习高分子化学的热情、提高学生对高分子化学教学内容的理解、提升学生主动学习能力为目的,以教学方法改革为核心,以教学内容改革和教学资源建设为重点,以考核和成绩评价方式改革为手段,全面推进高分子化学课程建设和实践,做好材料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石。

2.课程改革基本思路和建设目标

(1)课程改革基本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拟从解决高分子化学课程概念多,易于混淆;内容抽象、公式多,学生无法感知和难于理解等问题着手,拟采用调研、讨论会诊、实践等方法,开展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改革研究,收集、整理教学素材,推进和完善高分子化学课程资源建设,提高学生学习高分子化学的兴趣,提升高分子化学课程教学效果。

①调研

首先,调研学生。主要了解学生的知识需求、能力需求、性格爱好,希望的课堂教学方式,知识获取来源等。

第二,专业相关高校调研。主要了解其他高校材料专业的学生情况、高分子化学课程的教学要求、授课学时、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资源及教学方法等。

第三,企业需求调研。主要了解相关行业对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的需求趋势。

通过以上调研,找出高分子化学课程教学现状的问题与不足。

②会诊

首先,校内专家与高分子化学课程组教师讨论,并制订高分子化学课程建设方案。

第二,高分子化学课程建设方案征询行业专家和本专业知名教授意见,根据专家教授意见确定高分子化学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通过校内外专家教授会诊,确定高分子化学课程建设方案与内容。

③改革研究

A、修订教学大纲

根据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教指委要求,结合上述调研结果和我校实际,修订教学大纲。

B、进一步开展教学资源建设和教学内容改革

根据修订的教学大纲,进一步开展教学资源建设和教学内容改革,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学生的需求。

C、进一步开展教学方法研究与改革

根据修订的教学大纲和学生需求,进一步开展教学方法研究与改革,探索既适宜课程内容又适宜学生的教学方法。

D、进一步开展成绩评定方式改革研究

结合课程要求和我校实际,进一步开展成绩评定方式改革研究,探索适宜的课程考核及成绩评定方式。

④实践

将上述改革研究结果在2016级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高分子化学》课程教学中试运行。

(2)课程建设目标

通过本次课程建设,高分子化学课程建设拟达到如下目标。

①教学资源丰富

制作10个教学视频。教学内容变抽象为生动、形象,解决高分子化学教学内容易混淆、难理解的问题。

搜集、整理、编写10~15个有关高分子材料小故事或阅读材料,提高学生学习高分子化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编写辅助学习资料1本,如课程常见问题释疑、公式应用典型例题、典型习题解答等,供学生课后学习、巩固高分子化学知识,提高教学效果。

②教学内容优化

通过优化,将教学内容分为精讲、少讲与自学三部分,课堂教学内容由64学时优化到48学时,解决教学内容多、教学时数少的问题。

③教学方法适宜

针对不同的章节或知识点选用适宜的教学方法,以满足高分子化学教学内容和学生需求。如,第一章绪论采用案例教学方法,通过列举衣食住行、农业灌溉、道路标识等行业中应用的高分子材料,阐述高分子材料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和应用广泛性,犹如空气无处不在。并培养学生学习高分子化学的兴趣。

④高分子化学课程在线学习平台基本建成

⑤成绩评定方式适宜

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拟采用如下方式:

过程学习成绩30分:考核预习情况,课堂出勤、讨论及互动情况,作业完成情况。

自学内容成绩15分:考核读书报告质量水平。

课程结业考试卷面成绩55分

课程改革与建设内容明确,表述清晰;建设成果需列出具体的数量和质量指标及完成时间。

类别

改革与建设内容

建设成果(达到的数量、质量指标)

完成时间

修订教学大纲(含教学质量标准)

1、完成对学生、专业相关院校和企业调研,找出课程建设的不足。

2、讨论教学内容,修订教学大纲。

3、制订高分子化学课程教学质量标准

1、撰写调研报告。

2、完成教学大纲的修订工作,形成新的教学大纲,并在大纲中明确的如下内容。

(1)精讲教学内容、少讲内容、自学内容;

(2)建议每章采用的教学方法;

(3)对于自学内容,采用撰写读书报告,选取优秀报告制作PPT,在课内讨论学时上台讲解;

(4)考核与成绩评定方式;等。

3、制订高分子化学课程教学质量标准。

2017.09

2017.11

2019.03

修订教案

和教学课件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结合学生特点,修订教案和教学课件,避免教学课件由教材内容的简单堆砌。

1、教案修订应明确或建议

(1)针对不同的知识点,引入方法不同,如案例、比喻、联想等;

(2)针对不同的知识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互动式、讨论式、探究式、形象化、动漫视频等;

(3)教学重点和难点;等。

2、教学课件修订要求

(1)简洁、清晰;

(2)内容精炼,层次分明,突出重点,化解难点,知识点连接合理,杜绝教材搬家。

2018.03

2018.03

教学资源建设(含教材、参考资料、案例材料、阅读材料、作业与练习题等)

为了解决高分子化学课程内容抽象难理解、概念易混淆、公式多难记忆、理论知识难学、教学学时少等问题,必须扩充教学资源。如:

1、辅助教材

潘祖仁教授编《高分子化学》(第五版)教材基本不涉及有机化学的基本内容,基本不讨论各类聚合反应的反应历程,较多公式没有推导过程,因此便于学生学习及掌握高分子化学理论知识,需要其它辅助教材。

2、视频资源

由于高分子化学教学内容抽象难懂,平面媒体无法解决该问题,因此需要借助于形象化、立体化的动漫、慕课等视频,解决此问题。

3、阅读材料

搜集、整理、编写高分子材料相关的人物故事,从可接触和看见的衣、食、住、行到现在未接触的国防、军事及工业等方面介绍高分子化合物的应用,形成阅读材料,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4、编写课程常见问题释疑、公式应用典型例题及习题解答等学习资料

高分子化学课程中有些内容学生难于理解如自由基聚合反应的特征是“慢引发、快增长、速终止”,阴离子聚合反应特征是“快引发、慢增长、无终止”,但实际聚合反应速率是阴离子聚合反应大于自由基聚合反应,为什么?等问题。

由于潘版高分子化学教材中基本没有公式应用例题,导致学生不会做习题。

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有必要编写学习资料,供学生课后阅读。

1、辅助教材

现选用王槐三等编《高分子化学教程》作为辅助教材。在建设期内根据学生情况和教材出版情况再选1-2本辅助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供学生选用。

2、视频资源

制作自由基偶合终止、歧化终止、链增长、公式推导、单体-结构单元-链节等视频10个。

3、阅读材料

搜集、整理、编写如高分子领域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典型高分子材料应用、废旧高分子材料使用不当导致的环境污染等小故事和阅读材料10~15个。

4、编写辅助学习资料

编写课程常见问题释疑、公式应用典型例题及习题解答典型例题及习题解答等辅助学习资料1本,供学生课后阅读,提高教学效果。

2017.11

2018.03

2018.03初稿,

2018.09完善

2018.03初稿,

2018.09完善

课堂教学模式改革

目前,多数学生未预习,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需强化预习环节。

目前高分子化学教学主要采用讲授为主,部分知识点采用了案例、比较、比喻、提问互动等教学方法。为此,进一步探索互动式、讨论式、慕课等教学方法在高分子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1)试行课前预习课后回应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具体想法:课前预习,要求每个学生提交问题、自主学习难点;在知识点讲授后,回应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和难点是否解决,未解决问题有哪些?以此加强学生平时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对不同的知识点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如单体、结构单元采用比较法教学;自由基的偶合终止方式采用动漫视频教学;缩聚反应数均聚合度等公式推导采用慕课教学方式等。

2018.10

2018.10

实验教学改革

与高分子化学对应的实验课程主要是材料制备技术实验课程。该实验课程教学以教师为主导,采用实验原理讲解,实验装置搭建示范,实验过程中指导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建议部分实验以学生为主导。

其次是材料研究与应用实践课程。以学生主体,自主查阅文献、拟订实验方案、搭建实验装置和实验、撰写实验报告等。教师起指导、答疑的辅助作用。

(1)40%~50%的材料制备技术实验项目以学生为主导,教师采用提问检查预习效果,实验中除了指导答疑外就实验现象提问培养学生观察现象、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018.07

考试方式方法改革

目前高分子化学课程成绩评定为平时成绩(由上课出勤情况、上课表现及课后作业完成情况等构成)30分,结业考试卷面成绩70分。这种成绩评定方式存在重结业考试,轻学生过程自主学习情况考核,易导致学生平时学习不主动、考前临时复习应付考试的情况。

拟增加自学内容的考核,采用撰写读书报告,选优秀读书报告制作PPT,利用课内讨论学时上台讲解。

拟增加自主学习如预习的考核。

考试方式方法试行如下:

(1)过程学习成绩30分

考核预习情况、课堂出勤情况、讨论及互动情况、作业完成情况。

(2)自学内容成绩15分

考核读书报告质量。

(3)结业考试卷面成绩55分

2018.04

在线学习平台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

目前高分子化学课程没有专门的在线学习平台。

为了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方便学生学习不受时空限制,加快在线学习平台教学资源建设并尽快应用是提高高分子化学教学效果的一个非常重要路径。

(1)初步建成高分子化学在线学习平台1个,并向学生开放。

(2)高分子化学在线学习平台教学资源主要有:

①教学大纲;

②视频资源10个;

③阅读材料10~15个;

④辅助学习资料1本。

2018.03

初步建成

2018.12完善

课程教学团队建设

目前高分子化学课程主讲教师1人,助教1人。

为了提高课程教学效果,拟增加主讲教师1~2人,采用2~3位教师共同讲授该课程;由于新进教师从学校到学校缺乏对行业的了解和工程经验,拟通过到企业参观、实习的机会培养和积累新进教师的工程能力和经验。

(1)拟增加主讲教师1~2人;

(2)新增副教授1名;

(3)选派1~2名青年教师到企业学习。

2018.12

其它

内容*

*注:课程改革除必须包括上述八大类外,申请人还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加其它内容。

上一条:化工分离工程课程改革建设项目 下一条:分析与表征技术实验课程改革建设项目

【关闭】

友情链接

  • >重庆工商大学
  • >教务处
  • >图书馆
  • >科研处

地 址: 重庆南岸区学府大道19号(慧智楼)

邮 编: 400067

学院综合办:023-62769785

学团办公室:023-62769310

Copyright 2021©重庆工商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